2024年3月6日,山东大学临床神经语言学研究中心召开2023年秋季学期第1期组会,研究中心马文教授、时秀娟教授、张昊副教授受邀到会指导,全体在读硕博研究生参加会议。
2022级硕士生赵舒宁汇报了“It’s not up to me to. It’s up to You”: Conversation Analysis of Doctors’ Concessions in Transformative Sequence during Preoperative Conversations的研究思路。汇报内容包括研究背景及文献综述,研究方法,语料分析。赵舒宁指出,术前谈话是一个医患双方协商的过程,以患者的认知转变和医患关系转变为主要目的。双方在术前谈话中展示出不对等的认知情态和道义水平影响着谈话的进程,会话中展现出的医患关系,以及最终患者的知情同意的达成。然而,目前鲜有从微观分析视角逐话轮分析医患术前谈话互动的研究。基于此,本研究拟回答以下研究问题:术前谈话中的医患协商和患者的转变是如何得以实现并组织的?医生怎样通过表达具有让步性质的“我说了不算,你说了算”来构建转变序列?汇报结束后,三位老师肯定了该研究的重要意义并分别作了点评。马文教授指出目前会话分析学界在转变序列上的研究空白,点出该领域值得探索。张昊副教授提出可以根据手术分型来研究不同类型手术术前谈话中患者转变发生的序列组织和话轮设计。当谈及该研究的研究意义时,马文教授与时秀娟教授一致认为该研究兼具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可以再前人提出的转变序列模型上做进一步的开拓创新,同时在实际中可以帮助医生在术前谈话中更好地应对患者的阻抗,帮助患者做出最佳决策。
2021级博士研究生申秀岫做了题为“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Children’s Speech Therapists in China: A Qualitative Analysis”的汇报。申秀岫指出,随着人们对“健康”这一观念理解的深化,其所指已不再局限于躯体无碍,还关注人的精神,以及社交互动的良性发展。在中国,随着社会对言语治疗需求的日益增长,言语治疗师已成为医疗康复领域不可或缺的一环。然而,作为一种新兴职业,中国言语治疗师的职业认同呈现出复杂多变的态势。因此本文基于亲历者视角,对其职业认同的具体表现进行了深入考察,揭示了治疗师职业认同中所面临的困难。研究发现,中国治疗师职业认同主要有两方面的特点:首先,言语治疗师处于期待得到认可与实际不被认可的矛盾中,进而产生职业认同与不认同的模糊状态。其次,言语治疗师面临职业发展与工作待遇的矛盾,由此产生矛盾的职业认同状态。上述矛盾的产生可能与中国言语治疗行业的发展现状有关。汇报结束,马文教授肯定了选题的重要意义,并建议将研究接过与以往研究进行对比分析。时秀娟教授及张昊副教授就这一研究课题给出了意见建议。
最后,会议在时秀娟教授的主持下圆满结束,与会成员收获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