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语言学研究中心

导航切换
临床语言学研究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山东大学临床神经语言学研究中心举办2024年秋季学期第2期组会

作者:赵润祖、于永梅 来源:赵润祖、于永梅 点击:次浏览 日期:2024-10-10 21:27

2024年109日,山东大学临床神经语言学研究中心召开2024秋季学期第2期组会,研究中心马文教授、时秀娟教授、张昊副教授以及王亚琪博士受邀到会指导,全体在读硕博研究生参加会议。

2022级博士研究生王艳琴同学汇报的题目是《提示策略在失语症康复中的应用》。提示策略是指在言语康复过程中,通过给予患者某种形式的提示,以帮助他们恢复或改善语言功能的方法,比较常见的提示分类为:语义提示、语音提示、多模态提示等。已有研究发现,提示的反应性取决于提示类型和失语症类型,患者对语音提示的反应常优于对语义提示的反应,此外语音提示与图片的视觉复杂性存在相关性。语音和语义提示分别与手势相结合对某些类型的失语症患者将表现出更大的积极效应。

马文教授建议结合CA等方法对治疗师在具体实践中惯常采用的提示策略进行归纳总结,发现其中规律性特征,更好的指导临床实践。时秀娟教授建议根据失语症类型、严重程度等基线信息来对提示策略进行相关性分析,为个体化康复策略提供依据。张昊副教授建议结合本土语言特点对提示策略的分类进行进一步完善,并建议对任务以及结局评价进行明确界定。王亚琪博士建议后续研究中设计适合于特殊人群的研究范式对提示策略的效应进行探索。


2022级硕士研究生聂冰清汇报了以“Research on Speech Non-Fluency in Individuals with Alzheimers Disease during Doctor-Patient Interactions: A Multimodal Conversation Analysis”为题的研究计划。该文首先指出阿尔茨海默症是一种导致记忆、认知和行为受损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中国是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最多的国家之一。语言和沟通困难是痴呆的普遍症状,随着病情的加重而逐渐恶化。在文献综述部分,该文探讨了语言不流畅性的概念、痴呆患者交流特征、医疗环境中的互动以及多模态交流实践。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如缺乏自然语言材料分析、对特定类型痴呆(如阿尔茨海默症)的研究不足,以及对医疗环境中医患交流的关注不足。基于此,该研究采用戈夫曼的互动秩序和加芬克尔的共享实践推理方法作为理论基础,并采用多模态会话分析作为分析视角。该研究旨在通过多模态会话分析,深入理解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在医疗互动中的语言不流畅性,以及这种不流畅性如何影响医患交流,并探索改善交流的策略。

马文教授指出,该研究目前所存在的核心问题是对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言语非流利性的界定,建议聚焦研究问题。时秀娟教授指出,非流利性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涉及语音、语法、语用等多个层面。张昊副教授建议挖掘患者沉默的意义,可进一步探索不同停顿之间是否有声学线索上的区别。王亚琪博士建议做相关量化统计,设计对照组分别分析其语言停顿的频率、类型上的差异。

最后,会议在时秀娟教授的主持下圆满结束,与会成员收获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