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语言学研究中心

导航切换
临床语言学研究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山东大学临床神经语言学研究中心举办2024年秋季学期第9期组会

作者:于永梅、赵润祖 来源:于永梅、赵润祖 点击:次浏览 日期:2025-02-11 10:45

2025121日,山东大学临床神经语言学研究中心召开2024年秋季学期最后一次组会,研究中心马文教授、时秀娟教授、张昊副教授和王亚琪博士受邀到会指导,全体在读硕博研究生参加会议。

2024级硕士研究生董梦娇分享一篇题为Patterns of Conversation Trouble Source and Repair as Indices of Improved Conversation in Aphasia: A Multiple-Case Study Using Conversation Analysis的文章,旨在探究对话障碍源与修复模式能否作为改善失语症患者交流的有效指标。研究采用会话分析方法,对20名失语症患者治疗前后的对话进行转录和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对话障碍源的发生率显著降低,修复序列长度显著缩短,但自我发起和完成修复的比例虽有增加但未达显著水平。研究表明,障碍源和修复长度可作为衡量失语症患者对话改善的有效指标,为失语症治疗效果评估提供了新的方法和依据。汇报者还汇报了此研究局限性获得的启示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汇报结束后,马文教授指出本研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引导研究者在对话障碍源与修复模式方面进行改进和拓展,进一步完善失语症治疗效果评估指标体系,改善失语症患者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时秀娟教授以及其他老师和同学也进行了点评,给予了建议,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启示


2024级硕士研究生于永梅汇报了题为Distinct Patterns of Speech Disorder in Early-onset and Late-onset De-novo Parkinsons Disease的一篇文献。该研究通过对比早发性帕金森和晚发性帕金森患者语音障碍的不同模式,致力于为帕金森患者提供更为有效的个性化语言治疗策略。该研究设置了两个帕金森患者亚组和年龄相对应的两个健康对照组,考察了其在呼吸、发音、调音、韵律和发音时长5个语音维度的10项声学指标差异。研究发现两个帕金森亚组的构音障碍在调音和韵律方面具有差别,且帕金森患者的辅音发音的恶化与轴性步态症状的严重程度相关。研究还发现年龄因素会引起呼吸、嗓音质量和发音时长的变化。本研究丰富了帕金森病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研究,为帕金森病的精细化和专业化研究做出了贡献。

讨论部分老师和同学们给予了建议和指导,张昊副教授提出不同语言的发音具有区别,研究汉语的帕金森患者的发音可以借鉴此研究的发音指标但也要注意语言差异;王亚琪博士建议后续可以做阿尔兹海默症与帕金森病的对比研究;时秀娟教授及其他老师认为可以深入考察面部特征和构音障碍之间的关系,为今后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最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回顾了本学期的相遇和成长,表达了对新年的期盼和祝福,会议圆满结束,与会成员收获颇丰。